不要口渴時才喝水
在人體的構成成分中,水是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水分約占人的體重六成。人體一旦缺水,必然造成新陳代謝的紊亂,甚至會危及生命。生理學家認為,只有大腦中樞發出需要補充水的信號時,人才會有口渴的感覺。這時才想喝水,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人感到口渴口干時,體內的水分已散失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此時可出現心煩和少尿等身體不適。當體內水分散失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時,會出現皮膚起皺、幻覺、狂躁、甚至發生輕度昏迷。超過百分之十二有生命危險。事實上,人對口渴想喝水的欲望是不強烈的,至少與食欲相比較來說是如此。人只有丟失2%體重的水分才會感到口渴,只有輕度脫水時才會產生口渴的機制,常常會導致飲水不足。口渴機制不良、對水的味道不滿意、經常攝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參加鍛煉、環境狀況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輕度脫水的可能性。脫水易感人群是嬰兒、老人和運動員,這些人不能充分表達渴感,或者不能感覺到口渴。如果在氣候適宜的時候進行室外工作,每小時通過出汗會損失零點九到一點八公斤的水,這意味著一個七十三公斤重的人每小時很容易損失掉體重的百分之一左右。如果活動劇烈或高溫環境,液體的損失會更大。人們會感到疲勞、勞動能力降低、口干舌燥。如果非要到口渴時才去喝水的話,猶如土地龜裂時才去給莊稼澆水,為時已晚。應該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經常飲水,少飲多次,讓人體水分常處在良性狀態。